杭州市西湖区于2月14日举办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推进暨重点招商项目集中签约活动,共有53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,涉及总投资84.2亿元。
其中,由浙大城市学院与之江实验室推出的3D打印轻量化卫星结构项目备受关注。该项目将研发全金属3D打印主体结构的卫星,抢占航天科技高地。

在技术原理与创新方面,项目依托轻质高强多孔金属材料,并结合人工智能设计优化结构。传统卫星零件需要通过车铣刨磨等复杂加工工艺,而3D打印技术则通过逐点逐线逐层“生长”的方式,实现复杂结构的一体化成型,显著降低了制造成本、缩短了生产周期,并能够满足个性化生产需求。
3D打印技术在卫星制造中的应用优势显著,不仅能够实现卫星结构的轻量化,提升航天器性能,还能解决传统制造工艺在复杂结构加工中的局限性,同时推动“设计-制造-服务”全链条技术创新。

根据浙大城市学院官网消息,在2024年11月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,之江实验室发布了“三体计算星座”计划及相关创新成果,其中3D打印实验卫星由汤慧萍教授团队与之江实验室合作研发。据悉,“三体计算星座”是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,3D打印实验卫星是“三体计算星座”首发星座的一项技术创新,将在我国开创卫星研发和制造先河。

上为3D打印卫星主体结构中的多孔材料。除了浙大城市学院,参与该计划的机构还有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、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中心、南京大学、香港大学、香港理工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广西大学、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以及多家国内领先的商业航天企业。
预计在2025年,“三体计算星座”将完成超50颗星的星座布局,其中首发星座一箭“12+1”颗卫星将于2025年一季度发射入轨。